logo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图腾”。那时,每个氏族和部落都有一种与自己有某种神秘关系的动物或自然物象作为本氏族或部落的特殊标记(即称之为图腾)。如女娲氏族以蛇为图腾,夏禹的祖先以黄熊为图腾,还有的以太阳、月亮、乌鸦为图腾等等。最初人们将图腾刻在居住的洞穴和劳动工具上,后来就作为战争和祭祀的标志,成为族旗、族徽。国家产生以后,又演变成国旗、国徽古人们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为方便联系、标示意义、区别事物的种类特征和归属,不断创造和广泛使用各种类型的标记,如路标、村标、碑碣、印信纹章等。广义上说,这些都是LOGO。在古埃及的墓穴中曾发现带有LOGO图案的器皿多半是制造者的LOGO和姓名,后来变化成图案。在古希腊,LOGO已广泛使用。在罗马和庞贝以及巴勒斯坦的古代建筑物上都曾发现刻有专用的LOGO,如新月车轮、葡萄叶以及类似的简单图案。欧洲中世纪士兵所戴的盔甲,头盖上都有辨别归属的隐形标记,贵族家族也都有家族的徽记。中国古代,自有作坊店铺,就伴有招牌、幌子等标志,在唐代制造的纸张内已有暗纹标志,到宋代,商标的使用已相当普遍。
表现形式
作为具有传媒特性的LOGO,为了在最有效的空间内实现所有的视觉识别功能,一般是通过特示图案及特示文字的组合,达到对被标识体的出示、说明、沟通、交流从而引导受众的兴趣、达到增强美誉、记忆等目的。
表现形式的组合方式一般分为特示图案,特示字体,合成字体。
1、特示图案:
属于表象符号,独特、醒目、图案本身易被区分、记忆,通过隐寓、联想、概括、抽象等绘画表现方法表现被标识体,对其理念的表达概括而形象,但与被标识体关联性不够直接,受众容易记忆图案本身,但对被标识体的关系的认知需要相对较曲折的过程,但一旦建立联系,印象较深刻,对被标识体记忆相对持久。
所以对持久记忆要求高时应设计良好的特示图案形象,较好的设计如苹果公司的牙印苹果,对图案LOGO的面向推广的各种要素都把握的恰到好处,另外一些情况下,希望在较短期限内建立形象的,还应该设计相应的吉祥物,以类似苹果这样耳熟能详的概念,强化沟通和理解。
在现代精神快餐的时代,朗讯的红圈也在成为时尚。不过这类设计在国内还只有设计公司的网站才能接收吧,但有线电视的一个最新的影视综艺节目的LOGO就出现了螺旋型的朗讯红圈,可叹借鉴时大胆有余,创意不足了。
2、特示文字:属于表意符号。在沟通与传播活动中,反复使用的被标识体的名称或是其产品名,用一种文字形态加以统一。涵义明确、直接,与被标识体的联系密切,易于被理解,认知,对所表达的理念也具有说明的作用,但因为文字本身的相似性易模糊受众对标识本身的记忆,从而对被标识体的长久记忆发生弱化。
所以特示文字,一般作为特示图案的补充,要求选择的字体应与整体风格一致,应尽可能做全新的区别性创作。
完整的LOGO设计,尤其是有中国特色的LOGO设计,在国际化的要求下,一般都应考虑至少有中英文双语的形式,要考虑中英文字的比例,搭配、一般要有图案中文、图案英文、图案中英文、及单独的图案、中文、英文的组合形式。有的还要考虑繁体、其他特定语言版本等。另外还要兼顾标识或文字展开后的应用是否美观,这一点对背景等的制作十分必要,有利于追求符号扩张的效果。
3、合成文字:
是一种表象表意的综合,指文字与图案结合的设计,兼具文字与图案的属性,但都导致相关属性的影响力相对弱化,为了不同的对象取向,制作偏图案或偏文字的LOGO,会在表达时产生较大的差异。如只对印刷字体做简单修饰,或把文字变成一种装饰造型让大家去猜。其综合功能为:
a.能够直接将被标识体的印象,透过文字造型让读者理解;
b.造型后的文字,较易于使观者留下深刻印象与记忆